2023年上半年,清城區堅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夯實基層民生工作,使居民生活質量得到持續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平穩增長。
一、基本情況
清城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穩增長。2023年上半年清城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87元,較上年同期增加874元,同比增長4.4%居民收入基本實現與經濟同步增長。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95元,較上年同期增加799元,同比增長3.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22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37元,同比增長4.0%。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鎮居民,城鄉差距持續縮小。
二、存在問題
(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偏低,與全省平均水平差距繼續拉大
全體城鎮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全省,上半年清城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887元,比全省25956元低5069元。其中清城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095元,比全省同期低9252元。上半年三項收入增長速度在全市排名處于第五位,增速靠后。
(二)受經濟大環境影響,居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
目前的經濟大環境背景下,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增大、效益下降,難以維持過高的勞動力成本,因此工資性收入水平持續增長受限;而個體經營收入方面,目前記賬戶中個體經營者數量占比較少,市場經濟環境對經營者影響較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收入的增長。
(三)居民收入渠道窄,制約城區居民增收
從收入構成看,城鄉居民收入主要仍以工資性收入為主。由于目前市場經濟環境不景氣,工資性收入的增長受政策、企業經營狀況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記制約居民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受目前市場大環境影響下,居民創業意識減弱、創業欲望下降,使得城區居民收入渠道縮窄,進一步制約居民增收。
(四)居民消費觀念轉變,從“沖動”轉向“理性”
2020年-2022年期間,城區居民受新冠疫情影響,導致部分住戶家庭收支比向支出傾斜,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讓居民清楚意識到理性消費的重要性,消費理念逐漸發生變化。疫情過后,城區居民的消費觀逐漸偏向于理性,因此使得居民消費支出呈現出下滑趨勢,例如食品消費、衣著消費等都出現了同比下降的現象。
三、對策建議
(一)鼓勵居民再就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
在穩固居民收入基礎方面,隨著清城區石角鎮廣清紡織服裝產業轉移園項目和清城區源潭鎮廣清空港現代物流城項目的推進,目前部分項目園區已投入正常運營,為周邊失業居民提供再就業機會。為此應根據實際情況,職能部門應聯合當地鎮街和村居加大居民職業技能培訓力度,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促進重點人群就業,擴大勞務輸出規模,強化就業幫扶。
(二)調整收入結構,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一方面,鼓勵個人創業,優先關注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引導低收入家庭的個人創業,從微商等低門檻行業入手,增強低收入家庭的創業意識與創業欲望。另一方面,拓展更多理財渠道,讓居民的理財不僅僅限于存款,讓當地村居根據居民家庭的實際情況,鼓勵合適的家庭到當地正規銀行學習了解更多理財方式,拓寬居民的金融視野,讓理財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存款方式。
(三)加強鄉村振興,拓寬居民農產品銷路
目前住戶調查工作樣本中有部分農業自營戶存在農產品銷路少、銷售難的情況,相關職能部門要到鎮街和村居開展實地調研,根據產銷具體問題分析研究,結合鄉村振興相關政策,為拓寬農業自營戶農產品銷路出謀劃策,打好農產品銷售基礎,增加農業自營戶經營收入。